作者:菲尔·叶茨(Phil Yates),原载2021年11月《Snooker Scene》杂志
在我们的《我曾在场》(I WAS THERE)系列中,核心撰稿人们回顾那些——因各种原因——深深刻在他们记忆里的赛事。
位于奥斯纳布吕克(Osnabrück)的英国陆军大型驻军基地于2008年停止运作——那是在这里举办斯诺克史上最超现实的世界排名赛之一——1996年德国公开赛的十二年之后。
在此之前的一年,法兰克福站观众人数惨淡,几乎到了“门可罗雀”的地步。为此,主办方决定让这项赛事“更具英国味”,而罗伯茨军营无疑再合适不过。
安保措施极其严密。就在六个月前,爱尔兰共和军曾对该基地发动过一次未遂的迫击炮袭击。每一辆选手和官员乘坐的礼宾车在进入军营大门时,都由全副武装的军人持枪迎接,而凶猛的军犬则形成了第二道防线。
这些军犬,后来意外地成为了那周最有戏剧性的“场外电视节目”的主角。故事的“勇者”,正是年轻的马克·威廉姆斯。那一刻,他在一股“阳刚冲动”驱使下,勇敢地同意扮演一名“闯入者”,配合军方的军犬训练单元完成模拟演练。
他穿上厚重的护臂,被指示躲在一棵树后。当指令发出,他撒腿狂奔,而那只经过专门训练的军犬立刻扑上,将他凶猛地扑倒在地。
整个过程被欧洲体育摄像机完整记录下来。那位未来的三届世界冠军在那一刻确实被吓得魂飞魄散,而电视摄制组则乐不可支,笑得合不拢嘴。
如今想来,那段“纯金级别”的画面若放到今天,毫无疑问会在网络上疯传。然而事实上,它从未播出。军方高层认为此举可能构成安全风险,最终拒绝了公开许可——这段极具娱乐性的素材就此被束之高阁。
至于威廉姆斯在球桌上的表现,也同样经历了“被迫下线”的插曲——他与肯·达赫迪的十六强比赛,因为场馆供暖系统故障而被迫中断。那时正值十二月中旬,室外温度接近冰点以下,场馆内的寒气让比赛根本无法继续。
这场中断成为当时所有人记忆中“最长的一次暂停”,接近两小时之久。工程人员终于完成了修复,场馆温度得以恢复,比赛重新开始。威廉姆斯状态稳定,最终以5比2取胜。
人们普遍认为,这可能是自1973年世界锦标赛四分之一决赛——亚历克斯·希金斯对阵弗雷德·戴维斯的那场“漏雨事件”以来,第一次因天气原因而推迟的职业比赛。那年,比赛在曼彻斯特的市展览馆举行,暴雨从屋顶渗漏而下,比赛被迫中断。
此外,还有另一位选手在这场奇特的军营赛事中留下了“独家体验”。戴夫·哈罗德在出局前,竟然获准驾驶了一辆坦克——随后他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以4比5惜败于阿兰·罗比杜。这位性格随和的加拿大法语区选手当时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期,在临时世界排名中高居第十,那一周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一周。
罗比杜在半决赛中延续着惊人的势头,以6比4爆冷击败了约翰·希金斯,闯入他职业生涯的首个——也是唯一一个排名赛决赛。而等待他的,是“92一代”中另一位势不可挡的天才。
那就是罗尼·奥沙利文。
那一赛季,奥沙利文的开局几乎完美——他先是在曼谷夺得亚洲经典赛冠军,而在德国公开赛普雷斯顿资格赛的最后一轮,又以5比0横扫卡尔·布劳顿,总得分更是以413比74的巨大差距碾压对手。
刚满21岁的奥沙利文在抵达奥斯纳布吕克后,依旧气势逼人。他连胜安迪·希克斯(5比1)、斯蒂芬·亨德利(5比2)、奈杰尔·邦德(6比1),轻松挺进决赛。
决赛开场仪式别具一格——两位决赛选手在英国女王师团明登军乐团(Minden Band)的号角声中隆重入场,这也成为巡回赛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登场仪式之一。
比赛伊始,奥沙利文迅速建立优势,一度以7比3领先,胜利似乎唾手可得。然而,罗比杜拒绝就此退场。在下午阶段的倒数第二局中,他轰出一杆145分的全清台——这是当时英国本土以外排名赛阶段所出现的最高单杆得分纪录。这位魁北克球手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绝非陪衬。
“我本来打得很顺,突然之间情况就变了,”奥沙利文赛后回忆道。因为那时,罗比杜已经奋力追分,把他重新拉回了现实。
奥沙利文在决赛中逐渐失去了开局时的锐气,罗比杜敏锐地嗅到爆冷的机会。
在第十二局,他以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角度幸运地打进了黑球,从而以7比7追平比分——那一刻,全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。
进入第十五局,罗比杜以45比0领先,眼看就要占据主动。但在一次走位犹豫之间,他打丢了一颗极其简单的红球。奥沙利文立刻抓住机会,单杆拿下28分,并在最后一颗红球上打出了一杆极具杀伤力的斯诺克防守。罗比杜解球失败,奥沙利文再次上手,清台拿下34分,重新夺回领先,以8比7拿到赛点。
这成为比赛的转折点。罗比杜的抵抗到此为止。奥沙利文在随后的第十七局轰出一杆108分的破百——这是他本届赛事的第六杆破百——以9比7锁定胜局,捧起冠军奖杯,收获4万英镑冠军奖金。那是他职业生涯的第四个排名赛冠军。
罗比杜虽然惜败,但凭借这次出色的表现,他在临时世界排名上升至第八位,并在当赛季末闯入克鲁斯堡世锦赛四强。然而,命运的转折很快降临——赛季休赛期,他的心爱球杆被人故意损毁,这次打击几乎断送了他的竞技状态,他的职业生涯也从此走向不可逆的下滑。
总体而言,那一周被视为一次成功的尝试。得益于大量驻扎军营的英军官兵以及相当数量的当地观众,现场上座率远超前一年的法兰克福站。斯诺克在德国的职业化土壤,就在那一周被悄然播下。